笃行者,不以山海为远;善思者,无畏问道溯源。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思政课教师传承红色精神能力,深化思政课程改革,8月10日至16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全体思政课教师追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足迹,赴河南师范大学开展暑期实践研修活动,汲取红色文化资源,用心灵感受时代脉搏。此次活动激发了教师们的爱国热情和奋斗精神,纷纷书写下自己的研修感悟和学习心得。
马磊:
此次河南研学之旅,文明寻脉,实地研学,传承中原红色文化。短暂的7天学习,收获满满,受益良多。我们通过开展理论学习、专家讲座、体验教学、现场教学、分享交流、红色故事会等多种学习模式,探索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思路。面对大自然的恶劣环境,林县人利用自己手中的一锤一锹,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逢山凿洞,遇沟架桥,经过数年的艰苦奋斗终于解决了林县缺水难题。红旗渠展示的是一种大无畏精神,不畏艰难、自强不息、改天换地的气魄和精神,是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的。感动于兰考县书记焦裕禄同志封沙、治水、改地的事迹。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塑造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此次学习使我拓展了思路、开阔了眼界,学到了许多知识。作为青年教师,我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将所学所思带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渗透到课堂。
吴宇飞:
悬崖之上挂壁公路、裴寨村历史蜕变、郭亮村先进事迹、“人工天河”红旗渠、殷墟商王朝遗址、北宋都城汴京、焦裕禄纪念园等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充分感受了中原地区丰富的红色文化和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既有理论提升,又有实践体悟;既有现场教学时的认真聆听,又有互动交流时的热烈讨论。通过研修,对新乡先进群体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民族精神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信仰。我要把研修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切身感悟,转化为思政课课堂教学内容,真正将思政课打造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一生难忘的优质课程。
王钰:
浩渺长江滚滚东流,涌动着悠久的历史长河。而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一笔,必定是那伟大的红色文化。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深刻的研学活动,即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地点在河南。河南是一个千年文化古都,充满了历史的沉淀和魅力的传承。参观殷墟、中国文字博物馆等既感受到了作为古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又通过参观红旗渠、郭亮村等地感受到了河南人民勤劳勇敢,团结互助,敢于创新,自强不息的精神。总而言之,此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温一冰: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和时代的需要了,这样就要求我们身为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做一个引导型,创新型和研究型的教师。通过本次河南师范大学举办的研修活动,让我获得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也提高了自己的认识,让自己有了新的方法可以应用在教学中,同时也通过在这次活动中更好的理解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研修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太多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可以让我们的教学不再平铺直叙。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活跃,生龙活虎。而且,红色基地研修活动是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让我们你能够不断提升个人业务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探索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杨丹月:
通过参加此次河南大学研修培训,我感受到了一场启迪心智、感悟颇深的行走的思政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在参观红旗渠时看到一代又一代林州人不甘屈服与干渴的旧山川进行持续斗争的精神。胸怀梦想的人,总能充满了激情和理念,十年的汗水与智慧,十年的追梦与收获,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林县人民把愚公移山的神话永远定格在太行山上,更是把中国精神镌刻在这座太行丰碑之上。我会将此次研修所收获的素材融入到今后的教学当中,达到思政教学能够入脑入心。
张晗:
回想起赴河南的社会实践经历,至今依然历历在目。在这短短的一周时间里,我体会到很多,收获也很多。尤其是在林州实地学习红旗渠精神、在郭亮村听老支书讲述修建挂壁公路的峥嵘往事,以及参观焦裕禄纪念园,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什么是“人民的力量”,什么是“党员干部的担当”,当我看着绵绵流淌的红渠水,感受着红旗渠的宏伟壮观,当我穿越太行山的悬崖绝壁,使我心灵一次次被震撼、被感动,深受教育,思想上得到一次新的洗礼,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党员,作为新时代的一名青年思政教师,我们更应该继承和弘扬这种无私奉献、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